首页 > 政务服务 > 公告公示 > 教育

关于校外教育培训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作者:黄山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3-04-21 09:52 来源:黄山区教育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建议广大家长朋友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为切实保障您和孩子的合法权益,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黄山市教育局、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科技局、黄山市体育局共同温馨提醒您,如确需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建议做到“一用五看”:

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为实现校外教育培训信息化全流程监管,保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教育部研发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网址:https://xwpx.eduyun.cn/),合规的培训机构均在平台注册并接受监管,同时,结合平台开发了官方免费软件“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请广大家长在手机应用商店或各主流应用市场下载安装,通过APP查询正规培训机构名单,“掌上”办理报名、付费、选课、消课、退费。

看培训资质。培训机构按照培训内容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种类型。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同时具有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和民政部门颁发“法人登记证书”或市场监管部门颁发“营业执照”,教学、教研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具有属地区县文旅体、科技部门颁发的“核准书”,并同时具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颁发“法人登记证书”,教学、教研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或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核准书)和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所有教学、教研人员相应证书,均应在机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看培训行为。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以“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通过教育咨询公司、文化交流公司、托管班、自习室等无办学资质的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开展校外有偿补课,线下培训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请广大家长予以抵制并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看收费标准。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均应在机构显著位置公示。校外培训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我市学科类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为:10人以下班型为45元/课时·人次,10-35人班型为35元/课时·人次,35人以上班型为20元/课时·人次,价格上浮幅度不得超过10%,每课时45分钟。如有校外培训机构超期超标收费,请您拒绝支付并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看培训合同。家长在付款前,务必要与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修订版)。对培训服务、培训收费、权利义务、培训退费、违约责任、争议处理,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避免可能出现的退费纠纷和风险。家长可采取线下签订合同的形式,也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线上签订。

看收费路径。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项管理,各机构均应开设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由主管部门进行监管。请家长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将所有预收费缴纳至机构收费专用账户,切勿缴纳至机构其他账户或个人账户,缴费成功后切记索要正规发票,有效避免“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培训机构有义务主动公开其收费专用账户的开户银行、户名、账号等各项信息,请家长主动拒绝“私人转账”“私下交易”和培训贷等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市已经开通了“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违规培训行为时,可拨打各级教育、文化和旅游、科技、体育等主管部门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黄山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

2023年4月20日

(来源:黄山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