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福利彩票公益金助推“救急难”互助社建设
黄山区坚持将民生实事办实办好的原则,充分发挥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2022年以来筹集6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推动全区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地开展“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
规范成立登记。规范组织章程,选择固定场所,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向民政局申请登记为社会团体,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互助社社长(法人),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担任秘书长,成员包括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捐赠人。
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建立以政府补助、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赠为主要内容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即区级财政补助1万元,村级集体资金支持不少于1万元,动员社会捐赠不少于1万元。互助社成立后开展救助所需经费,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和村级集体资金支持予以保障。同时加大筹资宣传力度,争取爱心企业、公益人士等社会力量的持续资金支持。
科学设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互助社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救助。救助采取资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和转介服务为辅的方式,分类分档予以救助。一般情况下,补充救助不超过500元每人次,应急救助不超过1000元每人次。
简便高效开展救助工作。互助社开展救助工作原则上按照个人申请(或主动发现)、审核发放、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凡认为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以向居住地村“救急难”互助社提出书面申请,互助社受理(或主动发现)后进行入户调查并形成审核意见,审核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救助资金(实物)发放。情况紧急的,可给予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施救完毕后,将救助对象基本信息、救助原因、救助金额等事项,在救助对象所在村公开栏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并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做好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救助情况按月报送至乡镇备案。
作为区级临时救助和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有效补充,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能够更及时、精准、便捷的开展救助,提高困难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2024年,黄山区将继续按照每村1万元标准拨付24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成立24个村(居)“救急难”互助社,实现全区84个村(居)全覆盖。
(民政局供稿)
黄山区:退休预审服务好 民生实事暖人心
为做实做细做好“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一次办”民生实事,针对部分退休人员因退休时档案不全等原因影响养老保险待遇的问题,黄山区人社部门对职工退休申请安排专门人员提前1-6个月进行档案预审,为群众完善补充档案材料等预留足够时间,确保退休人员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针对档案预审中发现的经历复杂、材料缺失、记载不全等问题,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主动担当,与退休职工主管部门、档案馆等充分沟通协调,查阅相关历史材料,通过走访压实部门责任,并进行一次性告知补齐补全所需资料。同时,区人社部门办理退休业务时,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按照分级审核制度进行退休审核,大大保障退休职工权益。
黄山区1-5月共办理退休271件,同比增长9.72%。下一步区,人社部门将扎实做好职工退休审核工作,让“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一次办”民生实事惠及更多退休职工,不断提高我区参保职工办理退休的效率和体验感。
(人社局供稿)
【乡镇动态】
黄山区甘棠镇:巧借戏曲大舞台 便民普法入人心
为充分发挥法治宣传、道德教育和文化服务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近日,黄山区甘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玉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戏曲文艺晚会暨民生实事及“八五”普法宣传进村居活动,将传统戏曲文化与民生实事紧密结合,为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此次戏曲文艺晚会在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中拉开帷幕,随后《罗帕记》《天仙配》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酣畅淋漓的唱腔、行云流水的身段、恰如其分的表演,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戏曲人物形象展现在舞台,让现场观众在艺术的表演交融中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为之震撼。戏曲表演团队还通过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唱腔,在展现中国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民生实事的内容,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时候,还能够了解到50项民生实事的相关政策和成果。现场中还增添了知识抢答互动环节,将民生实事和“八五”普法等相关知识穿插其中。通过现场的趣味抢答,在互动过程中学习了与民生、法律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对国家政策以及安全的理解,增强了广大民众的安全意识。在场的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法治的温情,同时增强了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此次文艺演出活动,以优秀的中国戏曲为艺术载体,将民生实事和“八五”普法相结合,不仅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民生实事、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和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积极营造人人知法懂法、人人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
(甘棠镇供稿)
新明乡樵山村三举措增强民生实事宣传实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深入推进50项民生实事宣传工作取得实效,使50项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新明乡樵山村多措并举全方位开展50项民生实事宣传工作。
抓好舆论宣传,造大声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多渠道宣传50项民生实事政策,利用工作群、朋友圈、显示屏等途径推广政策解读文章、宣传短视频等扩大网络宣传范围,同时结合各项工作上户发放宣传单。
抓好典型宣传,求大推动。对于新增的便民停车位和器材状态完好、干净、整洁的快乐健身点,树好典型,扩大宣传,增加群众知晓率。
抓好群众宣传,促大参与。樵山村委会在沿湖四个村民组便利店、烟酒店、民宿、农家乐商户进行50项民生实事政策宣传,以商带宣,让商户们向前来购买商品的顾客宣传。结合安全生产、防溺水等各项重点活动,向村内的广大群众宣传民生实事政策,并要求各村民组长、网格员在各自村民组微信群内开展50项民生实事宣传工作,扩大社会面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樵山村将持续把民生实事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
(新明乡供稿)
【基层话民生】
谭家桥镇:“两癌”筛查——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近日,谭家桥镇积极组织镇内35-64周岁妇女开展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旨在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
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和参检意愿。各村计生专干通过转发公告、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相关知识,让妇女们充分认识到筛查的重要性。同时,对本村适龄妇女进行摸底筛查和预约登记,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
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场地和人员。谭家桥政府与谭家桥镇卫生院紧密合作,合理安排场地、优化工作流程、做好人员分流,确保筛查工作井然有序进行。设置登记区、等候区、检查区,引导参检对象按照领取个案表、登记取号、排队检查的顺序依次进行筛查。
加强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检查过程中,黄山区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不仅为妇女们提供专业的检查服务,还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咨询服务,耐心解答群众关于检查结果的疑问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同时,积极宣传“两癌”防治知识,让妇女们了解“两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此次活动,谭家桥镇共计开展349人次“两癌”免费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女性“两癌”筛查的意识,也让广大妇女姐妹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下一步,谭家桥镇将继续做好“两癌”免费筛查工作,为全镇适龄妇女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谭家桥镇供稿)
失能补助“谁服务谁受益” 民生实事为老百姓考虑的真全面啊
我叫汤**,今年72岁,家住在黄山区轩辕峰脚下的三口镇巷联村杨家店村民组。
我和老伴上世纪70年代结婚,生有两儿一女,女儿外嫁,生儿育女,家境良好,大儿子也成了家,在城区生活。按说我老两口也是做祖父母的人了,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大儿子阿祥却让我俩伤透了脑筋。阿祥1973年9月出生,可能是小时候因病治疗有误,导致精神残疾,被。被评定为二级精神残疾,领了残疾人证。平时病情不发作时还好一点,一发作就到处乱跑,为给他治疗,曾送到黄山市二院治疗,也没多大效果。后来依据民生实事(当时叫民生工程),给他享受到每年1000元的精神病残疾药物补助,全靠药物控制才好了一些。如今阿祥已经51岁了,无劳动能力,更没成家,无收入来源。我老两口年纪已经年过古稀,自保都来不及,还要靠小儿子和女儿补贴呢,哪有能力抚养精神残疾的大儿子呢?镇政府和村两村委会对我这个残疾家庭十分关心,依照民生实事社会保障中加强城乡低保人员和特困人员生活保障属地管理规定,把阿祥纳入分散供养特困对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分散供养五保户)给予救助。这几年供养标准不断调整,去年下半年每月已调整到838元。不过,阿祥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他还享受了失能补助。过去失能补助费打到他的社会保障卡上,别看他精神残疾,对钱却是一丝不让。认为卡上的钱就是他的,一点也不能动,可是我们老两口是他的实际照料服务人员。生活及护理全是我们,但失能补贴根本看不见,心里虽有看法,觉得不合理,毕竟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也开不了这个口,哪晓得今年5月上旬,我老两口社会保障卡上多出了1869元钱,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到村里一问才知道,根据今年黄山区50项民生实事要求,将失能补助打到实际照料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卡上,看起来和原来差不多,实际上这才合理,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家庭矛盾,真正实现了谁服务谁受益,民生实事为老百姓考虑的真全面啊!
(三口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