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罗村茶农说“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初夏时节,长罗村的千亩茶园绿意盎然,茶农们挎着竹篓穿梭于层层茶垄间,手指翻飞采撷嫩芽。村书记刘和满在茶鲜叶收购点,仔细核对每一批茶叶的采摘标准。这个曾因茶叶滞销、青壮年外流而陷入困境的山村,通过“企业+合作社+茶农”的发展模式,成功与安徽雅叶签订茶鲜叶采摘协议,蹚出一条“组织引领、村民支持、共建共享”的振兴新路。
破局:构建产业共同体 小农户链接大市场
面对传统茶叶种植"小散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痛点,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抢抓发展机遇,依托安徽雅叶的资源优势,搭建"企业+合作社+茶农"协同体系,实现从"各自为战"到"链式发展"的转型升级。
龙头企业定标准: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签订"兜底收购+优质优价"协议,建立全程质量追溯系统。茶农徐大姐感慨:过去挑茶赶集卖不上价,现在合作社现采现收。我家3亩茶园年收入从1.6万元涨到4万多元!
合作社强保障:组建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实施"四个统一"服务机制(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品质检测、统一品牌营销),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52%,带动326户茶农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
科技赋能提质效:建成860亩智慧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创新"遮阳网+诱虫板+物联网"绿色防控模式,核心区亩均收益提升42.3%,实现"鲜叶2小时加工",使产品损耗率从25%降至5%以下。
蝶变:订单农业激活内生动力
驻村工作队的加入为长罗村再添活力,他们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增收共同致富。聚焦茶农增收关键环节,分阶段推进茶产业提质升级。2025年着力构建长效发展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巩固产业成果,实现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双赢。
春茶采收时节,杨大爷算起账:合作社统一配有机肥、遮阳网,企业派技术员教修剪,我家1.8亩茶园半年就多赚了9000块!这种看得见的效益,让全村95%农户主动加入"订单农业"体系。
如今,该模式已形成"企业管市场、合作社管品质、茶农管种植"的产业链闭环。2025年全村春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29.7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8万元。
展望:全产业链升级向未来
站在新起点,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围绕“茶产业”,积极谋划建设区域茶叶集散中心,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开发茶旅融合项目,培育民宿、研学等新业态;筹建乡村振兴智库,绘制"万亩生态茶海"蓝图。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茶",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长罗村用组织化程度提升带动农业增值增效,书写了新时代"绿叶变金叶"的生动实践。这片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茶园,正孕育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撰稿人: 李继军 王旺贤 熊沛彦 审核人:洪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