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信息

链上聚合力 代表领航向

新华乡以“产业链代表小组”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作者:新华乡 发布时间:2025-08-27 16:30 来源:黄山区新华乡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在太平湖北岸的黄山区新华乡,漫山雷笋勾勒出“一村一品”示范乡镇的富足图景——当地农民超半数收入来自笋竹产业,而这蓬勃生机的背后,离不开一群活跃在产业链上的人大代表。近年来,新华乡创新实践“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模式,让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扎根笋竹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织密“链上代表网”,多级联动聚合力

“代表就在产业链上,我们有难题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这是新华乡笋农们的共同感受。2023年,依托笋竹产业联合体和投入运营的O2O体验中心,新华乡正式组建笋竹特色产业代表小组,28名来自市、区、乡三级的人大代表打破层级与地域界限,全都是深耕笋竹产业的“行家里手”。

从种植户到加工企业主,从销售能人到技术骨干,代表们各展所长:有的无偿提供雷竹培育技术,手把手教农户绿色种植;有的在疫情期间带头稳住收购价,让笋农吃下“定心丸”;还有的依托联合体资源,打通加工、物流堵点……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代表服务网”,让人大代表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激活“链上行动力”,履职为民见实效

走进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的代表小组联络室,墙上的“选民意见登记本”记得满满当当。在这里,代表们定期轮流驻室接待,每月收集产业发展建议,每年组织重点项目监督视察,让民意民智沿着产业链顺畅流动。

去年以来,11条针对性建议从这里走出:区人大代表黄戌有提出修建笋竹林机耕路,解决运输难题;乡人大代表王菲呼吁给予加工企业金融扶持,降低经营压力;代表们还组团考察退化雷竹林,带头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绿色模式……代表们的“金点子”,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度”。

更令人称道的是代表们的“实干劲”:乡人大代表王如俊发明的剥笋机,效率是人工的5倍,获国家专利和省农机大奖,让笋农告别“剥笋难”;乡人大代表黄明伍改进杀青锅工艺,每吨鲜笋成本降近100元,还减少污水排放,让加工企业“轻装上阵”;市人大代表王富勤带领联合体打通电商渠道,抖音直播、拼多多店铺年销近千万元,一款扁尖笋两年卖超10万单,让雷笋“飞”向全国。

彰显“链上民生温度”,富民强村结硕果

产业链上的代表力量,最终化作惠及百姓的“民生温度”。在市人大代表王富勤、区人大代表黄戌有等带领下,7家加工企业以高于市场价0.2-0.3元/斤的价格收购脱贫户鲜笋,安排23名脱贫户务工,全乡107户脱贫户90%种雷竹,年人均卖笋收入超3000元。

三级代表小组更是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编制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高质量发展项目10个(第二批),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资金。例如,曹村代表小组成功争取优质粮油仓储加工项目,打造“丰曹好物”品牌,推动曹村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董家湾代表小组推进笋竹产业加工仓储产业园项目谋划,力促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代表小组扎根产业链,到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新华乡的实践证明:当人大代表与产业发展同频、与群众心声共振,就能激活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让“雷笋之乡”的幸福图景愈发清晰。

(撰稿人:邢敏 审核人: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