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车会
老仙源南门外原有一座忠烈祠(俗称车公庙),据县志记载,此祠的捐基捐资人为蔡小妹,但其生平事迹皆不可考。庙中供奉着唐代名将张巡、许远、南霁云和雷万春四人神位。仙源人称为车公菩萨。为什么会与车子联系在一起呢?
传说一:上古时代轩辕黄帝与蚩尤在黄汉流域的一次大战中曾用一种名火轮车的武器冲溃了蚩尤的部队,取得胜利,故而后来为纪念黄帝的战功,又称此车为轩辕车。
传说二:唐肃宗年间,淮阳守将张巡等,在与安禄山的叛军的战斗中被围困,危急之下,他们想到当年黄帝打败蚩尤曾用过的火轮车,便采用了它,结果,打败了叛军。后人为纪念他们,便有了一年一度的车会。
传说三:有一年,仙源城区发生瘟疫(即传染病),死人很多,弄得人心惶惶。但在南门以外的地区却平安无事,人们便纷纷往南躲避。一天深夜,有两个赌博鬼回家,从一条巷道口经过,忽然听见巷中有女人说话,只听一个问道:“你这几个月生意怎么样?”另一个答道:“马马虎虎,每天还能捉得几个上簿子,你近来如何?”一个答道:“不要说起了,我每次打算过桥入往南边去,但都被几个身穿金甲、手拿刀剑的红脸人挡住了路,不许我过桥,没有办法,只好在老地方做做。”两个赌博鬼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这不是两个瘟神吗?怪不得每天都死人,而南边地方却平安无事。第二天,他们即将晚间所见所闻到处传开去,大家听了,都惊诧不已,于是人们便聚集一处商议,一致认为,两个瘟神所说的身披金甲、手执刀剑的红脸人肯定就是车公庙里的几位车公菩萨在显灵,才保住了南边人的平安。既然瘟神怕他们,那我们何不请出他们来驱赶瘟神。于是便利用四位将军用过的轩辕火轮车在仙源范围内到处滚动,驱邪祛鬼,终于使疫情渐趋平定。这样一来,大家对忠烈祠的四位神更具崇敬之情。于是,便定于每年举行一次车会,以保一方平安,代代要传,成了仙源的习俗。这种滚车的习俗,在全国各地唯有仙源才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一、火轮车的制作
火轮车为铁木结构,直径八尺四寸,厚七寸,由大圈(车轮)、子圈(内衬)、车轴、辐条(铁质)、头道档、二道档、短撑和铁镲组成,重约四五百斤。木质大圈由几个孤形沿边拼组,各弧形之间的榫头严丝无间地缝合,再辅以铁巴针相连,即使在过去那种坎坷不平的石板路上来回滚动也丝毫无损于它的紧密,可见制作质量之高。因为铁制幅条之间穿有铁镲,所以滚动起来铁镲相撞,便发生金属相击的悦耳之声。车身为紫红色,大圈为黑底红色火焰,子圈漆蓝底白色花纹,鲜艳夺目。两边的两个大车轴也是红色,十分醒目。
二、车会日期
每年农历七月十九、七月二十三至二十五,共四天。十九日称之谓落地车。当天一早,车手们(皆青壮年)进祠燃放鞭炮,焚香祭祀后将车一辆辆滚出,到南门河中冲洗一番,以去积尘。谓之“净车”。然后就在横直两街来回滚动一两次,随即收车,时间不长。而正式出车则在七月二十三日开始,至二十五收车,整个车会结束。
七月的农村是相对闲暇的季节,又值暑假。人群便从四乡八镇经奔仙源而来。姑嫂相伴,山花斜插,步履轻盈,一路指点说说笑笑,孩子们则成群结伙,欢呼雀跃。于是仙源古老而窄长的街道两旁便挤满了看车的乡下客。一些人还登上两旁商店的阁楼,从临街的窗口探出半个身子向下观看。
三、现场盛况
一辆辆火轮车在两名(力大者一人)车手驾驭着车轴在横直两主街来回平滚。由于轮面与地面有六寸宽的接触,所以只要牢掌车轴,控制好车速与方向,那么,车即按惯性向前滚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倾倒的。故而逗引得凡有几斤毛力的小伙子都想去试一试。(开始可由一名老手带领,几个来回也就熟练了。)
车过每家店铺,都要燃放鞭炮,商会还要给每辆车披红挂彩。一时间彩带飞舞,四五百斤重的大家伙轧过石板街道发生的一片隆隆声、人群的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一齐融汇在山城上空,奏出一曲特有旋律的华彩乐章。
四、几种滚车的技巧
平滚——即由两名车手掌控住车轴,平稳地向前滚动。力大技高者可一人掌控,更可以手不扶车轴而是跟在车轮后面,有节奏两手拍打车轮,车自然也很听话地平稳前进,不会偏离或倾倒。当时在仙源被人称为“滚车大王”的车手是恒丰祥商号的小老板王观火,他生得粗壮结实,力气过人,他不但常常一人滚而且可以带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一道滚。方法是,他跟在车轮后,两手掌控方向,车由他启动后,两个孩子则扶着车轴只管使劲向前推搡,一路跑去,平平稳稳,一点也没有危险。快到终点收车时,车手在后使车速降下,两个孩子左右跑开去,车手上前掌控车轴,停车。
单人拍绕车——由车手跟在车后,以两手交换有节奏地用力拍打车轮,使车身在前进中左右晃动,车行线路呈S形。这种方法的关键全在于两手拍车用力的分寸。力量过大有倾斜的危险,过小则绕不过来,这种滚动当然比平滚要好看得多。
双人滚绕车——两名车手以双手控掌车轴,一个向左推去,另一个则顺势向自己一方拉动,反之亦然。这样一来,车轮就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一会向左,一会向右,呈大S开拓滚动。较之单人拍车,其晃动的幅度大得多,前者是拍动车身,而后者则是推搡车身,其要领也全在推拉之间力量的把握上,力大危险,力小也是晃动不起来,就是要两人协作推拉得恰到好处,绕起来就会给人一种既危险而又决不倒下的优美姿态。
飙反车——这是车技中技巧最高而又最具危险的一种滚法。这种飙车在街道上不行,须得在广场上进行。由车手一人紧把车轴,反时针方向绕圈跑动,在逐步加速中,车手须顺惯性使车身圆面与地面距离逐步缩小,直至车身向人体内倾斜至四十度至四十五度。滚动中车手的身体必须与车身保持一致的内倾斜。这时,但见车在人上,人伏车下。如果不是车轮在飞快转动,看起来就象是人弯着腰,扛着车在跑一样。那惊险之状往往使观众在为他捏一把汗的同时也兴奋得高声喝彩。这种飙车危险性更大、控制得不好,车就倒在了人的身上(曾有车手失手过,幸好倒下时车辐的空间套在了脖子上,不曾受伤),也正因为这样,就更具观赏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