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长寿村

发布时间:2018-10-26 14:42 来源:黄山区耿城镇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耿城镇沟村,原名舟村,位于黄山北大门,与黄山风景区相毗邻,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村内徽派古建筑、古民居、古树、古桥、古井等依然如故,绽放着远古的气息;金珠源神秘大峡谷、幽篁里、万亩竹海汇聚成丰富的生态资源。全村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0%,全村11个村民组,594户,总人口1815人。沟村中心村由3个村民组和1个农民新村组成,共有231户,685人。是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的建设点之一。

沟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长寿文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有秩序、有颜值、有乡愁、有产业、有活力”的“五有目标”,努力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黄山脚下长寿村。 


(一)围绕“干干净净”,实施“三项革命”。

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垃圾清理,对街道、巷道及房前屋后的所有卫生死角和陈年垃圾进行彻底的清除,建立“户集中、 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机制进行长效管护;实施污水管网项目,实现了中心村雨污水分流;对中心村的所有旱厕全部改造成卫生厕所。

(二)围绕“清清爽爽”,实施“环境提升”。

通过做“减”法,对村庄内部的废弃猪栏厕所和破旧余屋进行了拆除规整,对农民新村的彩钢瓦雨棚进行了拆除,对村内的空闲地实施了绿化,利用当地的竹篱笆、卵石、古砖等材质,规整了菜地围墙和绿化带栅栏;结合三线改造,实施对电信、联通、移动、有线电视等弱电线路进行规整,实现中心村老街道弱电下地、村庄内部弱电统杆同路。

(三)围绕“留住乡愁”,实施“文化挖掘”。

依托古村落的长寿文化,通过挖掘地方志和李氏宗谱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修缮了“百岁坊”古牌坊,新建了以百岁门、百岁亭、百岁长廊、百岁井、水车等主要元素的“百岁广场”,恢复了沟村老街的石板路,修复了古水井,新建了乡村大舞台。通过悬挂百福红灯笼、安装仿古路灯恢复沟村老街往日的“古色古韵”。

(四)围绕“乡风文明”,激扬“民风民情”。

建立和完善了垃圾处理、卫生保洁、绿化亮化、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的一系列长效管护机制,做到垃圾有人管、设施有人护、责任有人当。对村规民约进行提炼编成“三字经”儿歌,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和文化墙进行宣传。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腰鼓广场舞”、“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2017年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黄山区美丽乡村文艺汇演”和“大美耿城长寿沟村首届长寿文化节”;同时,通过身边的好人评选和美丽庭院评选,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弘扬正能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足发展。

(五)围绕“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

结合我村丰富的“万亩竹海”资源,以发展竹产业作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并举的主导产业,通过实施竹业提升项目,建成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2017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87.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28元。同时,依托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通过招商引资,以村内的古民居和闲置的民宅,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拓展村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