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辅村竹马
《跳竹马》是由徽剧演变而来的流传在古徽州和新安江一带的古老民俗,又叫汉马和徽马,流传在辅村村,是黄山地区独一无二的一种民俗,是过去农村农闲和春节娱乐节目,距今已有四五百年。
跳竹马表演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送谋士徐庶去曹营的故事,曹操为得到徐庶这个人才,掠去徐庶母亲,拿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孝子徐庶,被迫就范,刘备知道徐庶是一定要走的,留是留不住的,他坦诚表达惋惜之情,率领关羽、张飞、赵云等将军为徐庶送行,刘备亲自为徐庶牵马,徐庶非常感激。他们一路上叙述友情,徐庶为表达对刘备的感谢,向刘备、关羽、赵云等传授各种作战阵法。
五十年前此项活动传到耿城,后在此扎根,成为本土非物质文化。戏曲跳竹马是黄山区耿城镇辅村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以锣鼓配合竹马舞蹈为主要形式。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刘备等兄弟送别去曹营探母的徐庶时,徐庶现场教授的排兵布阵法。2011年耿城跳竹马底被列入黄山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项目得到传承,并逐步走向校园,走进课堂,走到青少年群体中。
耿城镇辅村徐德林,男,生于1935年,20岁左右跟师傅学唱徽剧,跳竹马由师傅吴招生传授,上世纪六十年代移民到辅村村,成为耿城跳竹马传承第一人。63年徐德林在本村传授跳竹马于汪观强、徐作林、徐云林等,进入21世纪,确定了周金贵、李军、储德娣为传承人。项目进校园初期,确定了李一峰、方雪娇、孙嵘三位老师为校园习艺教师。2013年秋,在耿城镇政府和当地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辅村村委会远赴苏州购置了学生用竹马道具和锣鼓,耿城中心学校则聘请跳竹马主要传承人80岁的徐德林老人等5人为学校跳竹马活动校外辅导员,在小学中高年级选拔了一批乐感好,爱好戏曲的辅村籍小学生,利用校内活动课和少年宫活动时间组织培训,拉起了一支能表演全戏的竹马队。2014年是中国传统马年,同学们在黄山北门表演的竹马戏还上了中央电视台10台各节风情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