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村历史人物

作者:黄山区焦村镇 发布时间:2020-11-11 11:27 来源:黄山区焦村镇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焦炳炎

焦炳炎,字济甫,南宋西乡(今焦村镇)人。幼时在群峰叠嶂、风景幽奇的黄山西麓“城山书院”读书,通善经。南宋嘉定十三年(1200)赐武举,进士出身,授承节郎,任湖北蕲水县令。淳佑元年(1241)年以文科第三,被赐进士及第,为状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后擢升大常少卿、起居郎、朝散大夫、右文殿修撰。


焦  煜

焦煜,别号城山,字伯升,太平县西乡人(焦村镇)。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刑部主事,浙江按察司俭事。福建按察使。旧事有传,有民呼之为“焦青天”。浙江任中曾在海宁修盐池石堤七百余丈,以阻海潮,立四陡门泻洪,至今尤存。著有《鼓缶集》传世。曾邀书画家文徵明游黄山。遗迹有城山书院。


陈仁梅

陈仁梅,字少舟,焦村镇人,一生乐善好施,慷慨解囊,清末倡建境内仁寿桥,民国4年(1915),与旅汉巨商谭芝屏等捐资扩建汉口存生巷育婴堂房舍。民国22年(1933)捐资扩建广阳永济桥,其他如修路等善举,皆慷慨解囊捐资。


陈少峰

陈少峰(1882~1950),字一烈,别号黄海散人,陈村人。少峰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少时,思想活跃,结交广泛,乐于助人,成年后经常参与乡里事务。民国初,任焦村乡民团团长和乡长等职,曾先后组织创办陈村小学和焦村小学。


汤保衡

汤保衡(1880~1955),字文达,号仲明,汤家村人。保衡自幼颖慧,思想活跃。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任七区区长,爱好法律,业余从事诉讼事务,名闻乡里。民国2年(1913年)率先废私塾,办新学,创办贤川小学,自任校长,并提倡女子也应受教育,在自家后楼办女学,自任教员,讲授国文、美术、珠算、修功等课,入学女子达20余人。入中年,自学中医理论,为人诊病治疾,不分贫富,凡登门求医或延聘往诊无不躬身力行。至20世纪30年代,驰名太(平)、石(石台)、青(阳)、黟(县)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