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丰】新丰的红色记忆

作者:黄山区新丰乡 发布时间:2020-11-12 10:38 来源:黄山区新丰乡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新丰乡是黄山区北部边陲重镇,地处“两山一湖”至泾县红色旅游区中心接合部,也是一个有着红色故事的革命老区。

抗日战争时期,新丰是抗日防御阵地前沿,1934年12月16日,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路经泾县茂林进入新丰宿营,并散发抗日宣言传单,书写宣传标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爱国将领国民党第三战区五十军军长郭勋祺与新四军联合抗日,1938年,五十军军部就设在盛村,军部政工和军事训练等机构及伤兵收容所则分布在新丰村“怀公祠”“一本堂”和厅屋里。

据了解,“一本堂”是新丰王姓宗祠,建于清朝末期,位于老街下端,自1919年公立新丰小学创办以来,一直为学校校址。1992年拆建成新丰幼儿园,就在现在的新丰中心学校内。

1938年5月,新四军军部从歙县岩寺进驻泾县云岭。军部政工人员常来新丰乡组织集会,教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救国,点燃新丰地区抗日烽火。当时学校老师和高年级学生每星期六晚上都去参加军部晚会,立志报国的青年毅然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广大民众也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5月,毛主席发表《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整个发展趋势及其前途作了科学阐述。1939年2月,著名的美国进步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应郭勋祺军长邀请到军部访问。记者查阅了《新丰乡志》,里面收录了2002年根据该乡八旬老人王德全、王秋甫口述整理的《邓颖超在新丰》一文。两位老人曾是国民党第三战区五十军战地政工服务训练班的学员,据他们回忆:1939年,农历正月初一,邓颖超戎装策马,从小河口新四军留守处来到新丰。美国进步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因脚扭伤坐担架同行。当时新丰“一本堂”大祠五十军政工训练班大门悬挂着“欢迎邓颖超女士和史沫特莱女士来我班本部视察”大幅标语。由郭勋祺军长和政治部主任陈去惑、教育处处长商世昌等人陪同,邓颖超登上讲台,她身着灰色军装,打着裹腿,戴着“抗敌”臂章,飒爽英姿,满腔热情地向训练班官兵和学员作“持久战、抗战必胜”演说;史沫特莱讲述“国际友人援助中国抗日”情况,使抗日军民受到莫大鼓舞。演说结束后,她们还与郭军长夫人罗慕恭一道到伤兵收容所慰问伤病员。采访中,新丰村原书记查辅寰告诉记者,他曾听村中的老人说过此事。邓颖超带着党中央“团结抗日、救国救民”使命,踏遍千山万水来到新丰作正义凛然、感人肺腑的抗日演说,使抗日军民深受启示和鼓舞,从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

据介绍,王德全、王秋甫两位老人当时在新丰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他们对横幅上欢迎标语的内容应该是记得清楚的。为进一步考证资料史实,黄山区政协办曾函询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得到回复,查阅了《邓颖超传记》,未发现有邓颖超访问五十军军部的史料,但史沫特莱确于1939年2月到五十军军部访问过。《史沫特莱文集(第一卷)》中《转变中的五十军》载:1939年2月中旬,史沫特莱应郭勋祺邀请,由新四军后方医院医生章映芬(担任史沫莱特的翻译)陪同,前往国民党第三战区五十军访问。该文献资料中,史沫特莱访问五十军军部的时间,以及到军训班讲演的史实与两位老人的口述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