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遗韵——三思之桥

发布时间:2018-10-26 09:50 来源:黄山区仙源镇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三思桥,仙源之古桥也,桥小而名声大,仙源城内莫不家喻户晓。

桥址在仙源西街,羊角河穿街而过,平时水流细小,但雨后水量骤增,非桥而不得过,百姓多有不便。明朝成化年间,西街沿河一带多方姓,时称上方村,村中有一员外名必通,形貌魁伟,乐善好施。由于家居桥侧,其父经常出资修补桥路,村人称赞备至。他父亲去世后,桥屡为水毁,有时一年修几次,必通暗自思量,这样下去恐怕不是一个事,于是他召集族内兄弟商量,决定改筑石桥以为久远,在成化七年的秋天兴工修建,由于兄弟亲戚帮忙,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修成了,由于他不喜欢张扬,连县令都不知晓。

一天,江南道邹监察御史来太平县考察民情,走到桥上,听说方必通修桥一事,想见一下这位乐善好施的方员外,着人去传。不多久,方员外急忙赶来。御史大人在桥上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对方员外说:“此桥有名否?”方员外回答说:“禀大人,还不曾。”御史大人说:“太平县人喜以讼胜,方今大明一统天下已有百余年,仁厚之俗亦已蔼然成风,此地词讼之争但凡盛行,实太平县之陋习也。与其紊扰于官,不如息争为愈,退而安分,家礼乐,户诗书,鸡犬弗惊,成真正太平气象。此桥乃去县衙之要道,就取名曰“三思桥”,以使赴官讼诉者过此桥三思而后行,翻然停讼息争,桥之义大者矣!”听御史大人如此一说,方员外喜出望外,连忙感谢称是。御史大人回到察院立即写下一篇碑记,方员外令工匠勒石,并树在桥侧。小桥由此得名,路过之人,特别是要到县衙打官司的人,想到三思桥的由来,多有感悟,太平县真正出现了太平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