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遗韵——麻川泛舟

作者:仙源镇信息报送 发布时间:2021-10-18 14:38 来源:黄山区仙源镇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收藏

仙源因水而美,尤其是源自黄山的麻川之水,让仙源更富灵性。麻川河,古也称仙源水,由黄山汤岭东面发源,合黄山东南两面之水,迤逦千峰,汇聚沿路各山诸水,始入仙源。古县志记麻川河:“……山高水深,驾飞虹于水上有濠梁之景焉”,可见其雄伟壮观。自仙源往下至小河口麻川河出太平,六十里之间,县志载:“巨石累珂,交积隍涧,曲折奔腾,冲激雷转”,如此景象,显见麻水之美无可比拟。沿河两岸,风光旖旎,诗人县令许浑称赞这里说:“绿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诗人杜荀鹤亦称赞这里说:“麻溪清澈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酒旗和柳动,僧塔与云齐;此是归期路,归期路弗迷”。无独有偶,这两位诗人都在麻川河上找到人间仙源,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明代的仙源,一时经济繁荣,名人雅士辈出,麻川河也披上了更加绚丽的色彩。嘉靖二十六年春,县令刘元凯因夫人不幸亡故,这是他任太平县令的第五个年头,不胜伤感,终日茶饭不思,形影骨立。太平士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安慰这位父母大人。一日,在家休假的御史崔涯忽然想到:何不请刘县令到麻川河一游,散一散悲愁?想到此,他急忙先去河边安排船只。此时正值春汛,被过去三年大旱弄得快要干涸的河床已是“波平两岸阔”了,春水青山,绿树红花,一片生意盎然。崔涯大喜,径直奔县衙,只见刘县令仍独自一人坐在后堂的日省轩中闷闷不乐。崔涯一见,赶快说明来意,劝说一番后,便邀请县令大人去麻川泛舟。刘县令听说几场春雨过后,连续三年的大旱已经结束,麻川河两岸生意盎然,心里也舒坦了许多,又却不过老朋友的情面,便同意一游。崔涯在舟中备下美酒,与刘县令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美酒,不知不觉,刘县令陶醉于麻川河上下的美景之中了,释然开怀。酒兴之时,崔涯即席赋《雨霁偕刘尹泛舟麻川二首》:

览霁麻川似镜中,野航春水坐来空;参差绿树肥将满,廻合青山翠且重;花岸共谐鱼鸟意,柳桥深醉酒旗风;鸣琴多暇恣清尝,肯拉潜夫一笑同。

胜日同登李郭舟,轻罍花扑酒香浮;迎人草色青无际,过雨山光翠欲流;赤壁未忘苏子感,曲江长抱杜陵忧;眼前双态须臾过,都付春花酒一瓯。

诗中将麻川河的春色描写得美轮美奂,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而无我的思想感情,还婉言劝慰刘县令不要过于伤心忧愁。刘县令接过崔涯的诗会心一笑,收入袖中。他们在河中尽情游荡,自麻陂潭而下,过板石潭、官帽潭、瑶潭,直至三峰庵。自此以后,刘县令自拔忧愁,振作如初。刘元凯麻川泛舟,得到了心灵启迪,被人传为佳话。

刘县令迁升后不久,在京为官的太平人周怡从天牢中被释放回家,又遇上其母去世,哀毁逾年,难以振作。庐墓三年,不问世事。一日作为好友的崔涯来邀周怡泛舟麻川,周怡早已闻刘元凯泛舟麻川之事,亦欣然答应。他们一直从麻陂潭放游到板石潭,再游到瑶潭,沿河风景果然使周怡的心情为之开朗。周怡想起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的故事,决心振奋起来,认识到即是不能入朝为官,亦能讲学立说为天下谋。崔涯见周怡此时已是意气风发,心里非常高兴,说:“昔日李白有云:‘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给谏何不赋诗一首以不负麻川美景?”周怡见说,欣然命笔写下《同崔待御泛麻川》诗:

麻川初涨泛新波,霁景当如嘉会何?鸥鹭翩翩舟外是,烟云冉冉席边多;尊当碧浪浮珠玉,衣傍青山带薜萝;儒雅风流今胜事,咏归随处濯缨歌。

诗中写出了麻川河中鸥鹭翩翩飞舞,烟云冉冉缭绕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尽管贬谪,但仍不可失去儒雅风流,表达出隐居砺志的决心。崔涯接过诗一看大喜说:“给谏有如此心胸,当不失士人所望!”后来,这又成为麻川泛舟的另一佳话。

宋代县令孙觉说得更好:“至山溪之胜绝,水石之清凉,则未有不乐之者,”“君子乐与众乐,忧与众忧,而身不与也!”麻川河的秀色可以使人慰藉心情,可以使人心灵升华!

古城上下的麻川之水,以麻陂潭为最佳,位于仙源古城上方的东南方向,古称白虎潭。明人百尺楼主朱苞游黄山时途经麻陂潭,称赞说:“两岸如屏,一溪如带,水色练碧,细波浮光。”麻陂潭自古以来倍受仙源士人喜爱,泛舟潭中,神怡心旷。许浑曾有诗云:“南廓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猿来近岭猕猴散,鱼下深潭翡翠闲;犹阻晚风停桂楫,欲乘春风访松关;几因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古时候的麻陂潭下设有松岩渡,渡口设亭,名曰:“松岩亭”,许诨亦曾呤诗二首:“溪亭四面山,柳横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水寒留客意,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许诨闲暇最喜泛舟麻潭,在碧绿的潭面上,他感到特别惬意和轻松。

明代县令张廷榜也喜欢麻陂潭的景色,他不仅多次独自泛舟潭上,还曾于万历四年在麻陂潭上舟宴太平士子,即兴吟诗二首:

一叶槎潭艇,琼英共驾临;风流高赤壁,古雅万筠林;满爵忘忧物,无弦抚素琴;忘机鸥鸟泛,适意在深波。

有美耆英社,泥涂轩冕临;清标光里闬,伟望贲泉林;自可赝尧典,吾何敢舜琴;醇醪桑梓醉,共沐圣恩深。

清代康熙年间,太平县名儒胡泉在麻陂潭西侧筑室静修读书。胡泉字白水,号松岩,品行端严,交游遍海内,士之学于其庐者多到连房子都容纳不下。因作《四书辨辨》、《四书订是》而名扬天下,这两本书被称为“当世之经”,后人便将其读书处名之曰“世经轩”。胡泉去世后,他的侄子胡师旦又增筑数楹,颜之曰:“松岩居”,以纪念胡泉。师旦为康熙四十一年岁贡生,亦为当时名儒。他曾有《饮松岩居》诗云:“才分斋粥一杯酣,切愧群公过我潭;地近天都峰六六,人齐华岳子三三;山肴味涩难供箸,村酒途遥未厌贪;已知夭桃生意满,肯来重醉咏周南。”饮村酒,品山肴,坐明轩,对碧波,赏春景,见凫鸭上下,山花烂漫,饮酒赋诗,其雅兴是何等高洁,麻陂潭奇景的确令人向往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