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镇非遗传承——永昌月饼
中秋节临近,在仙源的新街上永昌食品厂的手工月饼作坊日渐热闹了起来。
在永昌家的工作坊里,正在在包月饼的男师傅,他们熟练地将馅料包进面料中,工作台上的月饼柔软雪白;另一边,一位女师傅正在对出炉的月饼进行包装,烤盘里的月饼金黄澄亮,散发出一阵诱人的香味。
这些刚出炉的月饼还有一些温热,拿起一个,掰开,一层薄薄的酥皮包着柔软的面皮,最里面是黑、白、各色混合的馅料。咬上一口,酥软香甜的味道在嘴巴里扩散开。
永昌家的饼十分受欢迎,不少人开车来到这里买饼。这种传统的手工“老月饼”承载着永昌家多年来家传的手艺,也承载着仙源人舌尖的回忆。
备受推崇的“老月饼”
每到中秋节临近,来自太平各地的买饼人络绎不绝。在中秋节前的半个月,永昌家一天要做几百斤饼,但仍然供不应求。有的来买饼的人干脆坐在店里,等着月饼出炉,然后立刻打包买走。
“我们就是做良心食品,原料实在,制作干净,所以回头客特别多。”永昌将月饼受欢迎的原因归结到了“良心”两个字上。“用最好的高筋面粉,用品牌的食用油,馅料的原料也要精挑细选,我们的月饼不加任何添加剂,做吃的就是要讲究!”而对于不少买饼的人来说,除了“食品放心”以外,“老月饼”的“老味道”也是他们割舍不下的回忆和情结。
传统手艺,成就经典味道
永昌家做月饼的手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他们在馅料上有所改进,但做饼的手艺却没有改变。
做“老月饼”要准备三种“料”——酥料、面料和糖馅。做料,是制作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酥料,是包在月饼最外面的那层“酥皮”,要让它达到香酥、起皮的效果,在和料的时候不能加一滴水,用高筋面粉和食用油充分揉和,直到酥料捏上去像绿豆糕一样柔软、细腻。
面料,是包裹糖馅的那一层白面,它需要完整地包裹住馅料,并且吃起来要柔软可口,不能起皮。杨师傅在和面料的时候,加入了食用油和茶水。“一定要用茶水,这样做出来的饼不容易变质。
作为“老月饼”,里面的馅料自然也有“老下数”——花生米、冬瓜糖、冰糖、金桔丁、黑芝麻、枸杞、瓜子仁……所有的食材都需要先烤熟或者用油炸熟以后,才和在一起。永昌将和好的糖馅弄成整块的正方形,摆在案台上,包饼的时候切成小块。永昌说,现在他们除了做传统的糖馅,也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在馅料里面添加鲜肉、核桃等食材。
擀面、包料、包馅,永昌包饼的手法熟练,一分钟可以包好几个月饼。月饼装入烤盘,永昌用木梳在月饼上扎上两排小洞,便将它们放入了烤箱之中。“原来没有烤箱,我们是用火烤,很难把握温度和时间,也没有这么干净,现在设定好,300℃,7分钟,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