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公开 > 黄山区谭家桥镇 > 自然资源领域 >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黄山区谭家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作者:黄山区谭家桥镇 发布时间:2024-11-11 15:06 信息来源:黄山区谭家桥镇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为优化谭家桥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开发秩序,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编制《黄山区谭家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目前,《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成。为使公众充分了解《规划》草案内容,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
一、公示时间:2024年11月11日-2024年12月10日
二、公示方式:网上公示、现场公示
三、意见反馈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邮寄信件、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邮寄地址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 :510098772@qq.com

  联系人:蒋书涵

联系电话 :13855939175

《黄山区谭家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谭家桥镇行政管辖范围,国土面积为148.15平方千米。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二、规划定位和目标愿景
1、规划定位
依据上位规划和自身发展条件,明确本镇发展定位和区域职能:国家级特色旅游名镇;大黄山全域旅游发展核心示范区;东黄山国际休闲、康养度假区。结合其旅游的优势地与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养生度假区。

2、规划目标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谭家桥镇现状,细化实施《黄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市级规划”),统筹全镇建设活动,促进村镇集聚与土地节约利用,合理配置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平衡开发与保护,整合区域资源,推动谭家桥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黄山区谭家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本规划)。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落实三区三线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251.31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42.59公顷(0.66万亩);城镇开发边界482.68公顷;公益林4443.34公顷(6.67万亩)。
                                     附图1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全域总体格局

    以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条件、人口及交通流向为基础,结合区域适宜性分析,明确保护开发区域、发展轴带及重要节点;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规律,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构建“一心双轴,三区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心”:谭家桥镇综合服务中心;“双轴”:一是指沿麻川河、S103省道、京台高速发展的镇域南北拓展带;二是指沿G205国道发展的镇域东向发展带;“三区”:田园文化旅游片区、城镇核心发展片区、茶林经济示范片区;“多点”:谭家桥镇旅游发展增长极点。

附图2镇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3、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落实市级规划分区划定成果,镇域共划定六类一级规划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生态控制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并细化为城镇集中建设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三类二级规划分区。 

                                  

 四、产业发展引导
第一,深化落实上位产业布局,圈层式引导全镇产业发展。核心圈层:旅游发展极心(黄山风景区东海景区入口);内环:镇域旅游服务次心(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次环:镇域旅游业态辐射圈层(引导旅游功能延伸);外环:镇域生态保持圈层(协同周边乡镇,共护黄山生态系统)。第二,积极引导旅游业态“链式延伸”,推进区域旅游联动。以黄山风景区东大门开发为契机,深度转移承接旅游客群,积极引导旅游业态以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为中心,向镇域北部田园风貌区、东部茶林风貌区有序延伸,深化产业发展。第三,立足优势特色资源,促进一二三产联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补充,旅游为特色,依托山地立体空间布局,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五、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综合交通
铁路:规划轻轨T1线,在谭家桥镇西南部设谭家桥站,辐射周边发展。高速公路:规划保留现状京台高速、巢黄高速。国省道:规划新改建G205谭家桥至冈村段二级公路新改建工程、G205谭家桥至北关桥段一级公路新改建工程、G205北关桥至汤口段二级公路新改建工程和S103谭家桥至玉狮岭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475许村至谭家桥公路改建工程、重点建设以G205和S103改线为主的镇政府驻地外环道路等,加强谭家桥与黄山市区等周边重要区域的交通联络,提升区域交通联通能力。县乡道:提升改建现状县乡道。农村道路:完善新洪村和中墩村村庄道路网络及硬化工程,疏解内部交通压力。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打造美丽农村路,即改造县乡公路升级、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建设。公共交通规划:完善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基础设施工程谭家桥客运中心站、黄山风景区东大门客运中心、谭家桥客运中心站等公共交通客运站点建设,畅通“微循环”模式,实现旅游线路通达、镇村线路通达,绿色出行。公交站点结合各个自然村分布情况系统安排,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公交停靠站站址宜设在区域主要道路两侧。

                                  

2、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三级生活圈体系:依据《黄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及《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等,建立“镇政府驻地-中心村-自然村(组)”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确保城乡功能完善。
优化镇政府驻地设施:在镇政府驻地及其周边,构建10公里服务半径的生活圈,重点配置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福利及管理服务等设施,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中心村服务设施:于各行政村中心村设置5公里服务半径的生活圈,主要配置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村务室及便民服务等设施,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
健全自然村设施:在各自然村内,构建1公里服务半径的生活圈,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便民农家店及物流配送点等,满足偏远自然村的基本服务需求。

六、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空间风貌
保留现有建筑风格,采用当地建造材料,对部分沿街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建筑小品和增加马头墙等手段来体现当地极具的徽派风格。协调建筑组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灰、白等色调为主。

                                  


2、交通组织
    对路面状况较差的道路进行整治改善,对部分人行小道可进行独居特色的铺装。做好道路亮化,安装能够彰显当地文化特色的路灯、指示牌和公交站点等道路设施。在道路两旁种植当地特色树种,完善步行系统,营造具有国际特色的道路景观节点(雕塑、凉亭等)。

                                   

七、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控制做出实施性安排。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城镇单元,编制详细规划;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划定乡村单元,编制村庄规划;在其他特定地区划定生态单元,编制生态详细规划。将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生态详细规划统一纳入详细规划一张蓝图,统筹全域规划建设与精细化管理。
遵循党中央统一领导,实施“四统一”原则,统筹资源配置,提升城镇效能与管控水平。建立区域协调机制,落实发展战略,实现生态共治、设施互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搭建全方位公众参与平台,建立规划咨询机制,吸纳专家与公众意见。保障规划信息公开与意见反馈,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规划实施。探索社区共治模式,引导市民、企业等参与规划全过程;强化规划实施督导考核: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监督机制,完善监管体系,跟踪分析实施情况。实施规划考核制度,明确任务分工。对违规及落实不力者,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