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6005/202206-00102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2022-06-22
发布机构: 黄山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2-06-23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政办秘〔2022〕20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山区关于发展农机大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黄山区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06-23 10:05 信息来源:黄山区政府办 阅读次数:

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黄山区关于发展农机大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6月22日   

 

 黄山区关于发展农机大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两强一增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我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要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组织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智慧农业重要精神,以机械强农为目标,合理布点建设农机大院,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增加农业机械化效益,为推进我区乡村振兴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二、基本原则

—— 坚持科学选点、合理布局。将全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每个片区各选一个中心乡镇,布局建设一个资产确权给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农机大院。项目建设地点优先选择粮食产量大的中心村,确保大院建成一个、带动一片、辐射一方。

—— 坚持功能完备、全程闭环。农机大院要功能完备、机械齐全、管理规范,鼓励优先购买配备先进适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农业机械,配齐配全耕种收所需农机,适当配备烘干、碾米等设备,基本实现粮食作物生产从育秧到收割、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机械化。

—— 坚持服务为主、兼顾公益。农机大院的产权明确归属建设地的村集体所有,统筹兼顾运营社会化和助农公益性,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价格不搞一刀切,要分类制定种粮大户、小农户、低收入群体等不同类型差异化收费的服务指导价格,对脱贫户、弱劳动力、巩固脱贫成果中的监测户、低收入对象,视情减免或按照略高于成本价的原则收取服务费。

三、目标意义

2022年,在黄山区建成4个农机大院。通过合理布局该4个农机大院,基本实现全区14个乡镇粮食作物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黄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大院要突出发挥公益属性,安排低收入群众及弱劳动力从事力所能及的田间管理,帮助该类群众增收;要帮助小农户代耕代种代管,让更多的农民安心外出打工获得更高收入,通过农机大院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种粮大户农机常年风吹雨淋、贬值较快,给自身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同一区域内种粮大户重复大量购置同类农机,也增加了国家财政不必要的“重复”补贴支出,农机大院要为种粮大户节本增效和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益做出贡献;农机大院要适当流转农田,致力于生产高品质大米,取得较高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少山塝田因作业条件差或野兽侵害而被迫抛荒,农机大院对本村、本乡镇及周边乡镇该类相对集中的抛荒田承担治理义务,为全市闯出一条有效解决山塝田抛荒问题的新路子。总之,通过农机大院建设,努力闯出一条弱劳增收、小农户增收、种粮大户增收、村集体增收、有效遏制抛荒地“四增收一遏制”的新路子,努力打造一块具有黄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品牌。

(一)主要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生产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机插秧、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机收减损和清洁烘干等高效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技术广泛应用,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烘干等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率力争达到 100%。

(二)农机设施实现全程服务化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培训室、机库棚、维修间、烘干中心、育秧中心等基础设施齐全。为基地生产提供稳定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配备齐全,农机装备性能先进,农机具配套比合理高效。

(三)农机作业实现全程信息化监测。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重点机械均加装信息化监测终端,接入“全省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管理服务平台”,实时监控农机作业全过程,掌握生产进度,保证作业质量,实现远程信息化管理服务功能。

(四)农业场景实现全程数字化应用。开展耕、种、管、收关键环节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侧深施肥等先进农机技术;探索运用农业生产物联网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大田种植与机械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创新上取得突破,初步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为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方面。农机大院要有机具存放及设施用房、农机维修车间和培训教室等,库棚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机库棚应为半封闭或全封闭库房,地面硬化、平整,采光、通风条件良好,整洁干净。机库棚内要有专门的维修保养区或建有农机维修车间,配备必要的维修工具。培训教室和办公室要配备电脑、桌椅等办公和培训设施,能够满足对机手培训要求。

(二)机械配备方面。拥有耕、种、收、管、烘等服务农业生产全程的农业机械,各类机具保有量不少于10台套。

(三)作业面积方面。年度作业面积要在3000亩以上。

(四)信息建设方面。配备有电脑、打印机等信息化设备。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主要机具逐步安装信息化监测终端并纳入远程监控平台管理,能对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黄山区农机大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区农机事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农水局、农机大院建设所在地乡镇及所在村的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机事务中心。区农机事务中心要切实担起牵头责任,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强化表格化、清单式推进,确保一年建成、三年创一流,长期保持高质高效运转。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区农机事务中心加大省、市级资金争取力度,重点支持农机化新机具购置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抓好统筹协调、加强指导服务。区直有关部门和涉及乡镇、村要明确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区乡村振兴局要指导主管部门及乡镇编报好农机大院建设项目,并申报纳入区级乡村振兴共建共管项目储备库内,会同财政局对纳入到区级乡村振兴共建共管项目储备库内的项目予以资金保障。

(三)加强项目建设。农机大院项目所在的乡镇、村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早日建成后发挥作用。区农机事务中心加强农机大院建设等工作的检查督导,定期开展统筹调度,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四)加强示范引领。农机大院项目建成后,要切实发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机械强农”行动落实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订单式作业等网格化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并做好引导示范带动、优化产业结构等工作。农机大院在抛荒地整治利用工作中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创新实施“农机大院+种植大户+农户”“农机大院+社会化服务+定单农业”“农机大院全程化代耕代种代管”等多种抛荒地整治模式,着力解决当地乃至周边乡镇的抛荒地问题。

(五)加强总结宣传。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充分挖掘和总结农机大院建设、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精心打造“两强一增”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特色示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