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应急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1日
发布单位:黄山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地点:区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人: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杜可宏
黄山区应急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
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对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区今年6月1日进入主汛期,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我区在防汛责任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践行 “五先” 举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方位、多层次筑牢防汛减灾安全防线。现将我区2025年防汛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预案先谋,下好防汛“先手棋”
黄山区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4类责任”,确保责任网络全覆盖、无死角。总结去年“6.20”洪灾经验教训,修订完成《黄山区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黄山区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黄山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完成14个乡镇、79个村的防汛应急预案修订,涵盖山洪灾害防御、水库调度、城市内涝应对等多个方面。在灾害性天气监测上,全区新建51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及1部X波段天气雷达,为防汛抗旱提供准确及时气象观测数据支撑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强化分区、分时段、分强度的精准预报,确保在各类突发情况下都能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二、隐患先查,织密安全“防护网”
黄山区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对全区35座水库大坝、28座水电站、10座重点山塘、13处集镇水厂、4处漂流场地、河道行洪阻碍等场所安全隐患进行“过筛子”排查,排查设施以及重点部位109处,整治安全隐患点25处。完成2025年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并形成调查报告,精准确定今年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区应急管理局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开展汛中督查,实地查看乡镇防汛应急物资。对全区管养公路涉及高陡边坡、桥梁、隧道路段以及往年发生重大灾情的种养户进行全方面排查,发现问题隐患8处,均已措施管控。
三、物资先备,充实抢险“粮草库”
黄山区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力度。在全区设立多个物资储备仓库,储备冲锋舟9艘、橡皮艇6艘、编织袋3.5万条、砂石0.5万方、排涝设备30台等应急防汛抢险物资。另为全区所有行政村配备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对讲机、强光头灯、反光背心、扩音喇叭、锥形桶等防汛物资7000余件,确保物资质量可靠、数量充足,并建立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为14个乡镇应急队伍配备防汛装备的650余(件)套,并开展了装备使用培训。同时与有关企业签订代储协议,备齐备足应急、生活类物资,随时调用。制定应急抢险物资装备及队伍信息薄,将全区机械设备、物资数量统筹,将所属单位、联系人及电话登记在册。提前置备物资到重要防洪工程、险工险段、交通不便地区,以便就近调配。
四、队伍先训,锻造应急“主力军”
黄山区组建了以消防救援队伍、民兵应急连、戎耀太平应急救援队为骨干,各部门专业抢险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防汛抢险队伍体系。目前,区、乡、村三级应急队伍109支2641人,建立交通、电力、通信专业等“五通”抢险救援队伍,提高“三断”(断路、断网、断电)抢修能力,参与防汛、应急抢险等各类演练达20余场次,演练模拟山洪暴发、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人员被困等多种场景,检验和提升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明确在不同汛情下的应对策略,锻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防汛应急“主力军”。
五、机制先建,强化应急“指挥部”
黄山区推进防汛救灾“1311”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运行机制遵循“平战结合”原则,平时以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名义统一开展工作,紧急情况下转入临时专项指挥体系(防汛抗旱指挥部体系),乡镇参照区级防汛抗旱工作体制,成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开展突发状况应对处置。发生重大险情等突发事件时,区防指设立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部,组织、指挥、协调各方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加强乡、村卫星电话配备和使用管理,明确AB岗专人管护和对星地点,做到山洪影响行政村及交通不便的村组全覆盖。突出人员紧急转移避险,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关键环节”要求,提前设置92处集中安置点,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逐户逐人落实转移包保责任和转移路线,坚决守牢群众生命线,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防汛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黄山区通过推进“五先”举措,努力构建一套严密高效的防汛减灾体系,持续提升防汛减灾能力,为守护好这片美丽山水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正以坚实有力的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