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粮食作用大 节约粮食我先行
——汤口中心幼儿园开展2025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
10月16日,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汤口中心幼儿园以“知粮·惜粮·爱粮”为核心,结合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并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分层化的粮食日主题活动。活动以绘本为起点,以实践为载体,将粮食知识、节约意识与农耕文化巧妙融合,让孩子们在看、听、做、玩中,播下珍惜粮食的种子,收获劳动与合作的快乐 。
小班:绘本启智,创意绘出“五谷丰登”
“一粒米从哪里来?”清晨的小班教室,老师手中的绘本《小小一粒米》成为打开粮食世界的钥匙。随着书页翻动,孩子们跟着小米粒的“成长旅程”,从农民伯伯耕地、播种,到水稻抽穗、收割,再到碾米成粮,直观地明白了“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当老师问到“我们该怎么对待粮食”时,孩子们纷纷举手:“不剩饭!”“把碗里的饭吃完!”稚嫩的回答,正是珍惜粮食意识的萌芽 。
绘本故事结束后,“五谷丰登”创意美术活动随即展开。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棉签蘸取胶水,小心翼翼地将不同颜色的粮食颗粒粘贴在画纸上——黄色的玉米拼成小太阳,红色的红豆串成小果子,褐色的水稻粒铺成“小土地”。虽然小手略显笨拙,但每个孩子都专注投入,原本空白的画纸,渐渐变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丰收图”。活动最后,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嘴里念叨着“这是我做的五谷画,要爱惜粮食呀”,绘本里的道理,就这样通过指尖的创作,深深印在了心里 。
中班:手工传情,稻穗里藏“丰年之喜”
中班的活动以“稻花香里说丰年”为主题,延续绘本阅读的基础上,聚焦“水稻”这一核心作物,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们感受丰收的喜悦。活动伊始,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了绘本《一粒麦子》,并带来了真实的水稻植株——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轻轻晃动就会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孩子们好奇地触摸着稻穗,感受着粮食的质感 。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束‘稻穗’,把丰收的快乐留下来吧!”孩子们互帮互助,有的孩子撕皱纹纸速度慢,身边的小伙伴就主动分享自己剪好的材料;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固定黏土,老师则耐心示范,手把手指导。当一束束形态各异的“手工稻穗”完成后,孩子们将它们插在教室的“丰收角”,整个教室仿佛变成了一片小小的“稻田”。
大班:律动赋能,手脑并用“知粮爱粮”
作为幼儿园的“哥哥姐姐”,大班的活动更注重知识的深度与能力的整合,通过“绘本+律动+手工”的多元形式,让孩子们全面了解粮食日。不仅讲述了粮食的重要性,还介绍了世界粮食日的由来——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这一节日,旨在唤起全球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当听到“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吃不饱饭”时,眼神里满是心疼,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
随后的“粮食律动”环节,老师将粮食生长的过程编成了简单的舞蹈动作:“播种”时双手合十向下伸展,“生长”时慢慢起身、手臂向上举,“收割”时左右弯腰、双手做“割稻”动作。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律动,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粮香满校园,成长伴“食”光。本次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汤口中心幼儿园根据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活动内容——小班以“感知”为主,通过绘本与美术建立对粮食的初步认知;中班以“体验”为核心,借助手工与童谣感受劳动与丰收;大班以“认知+实践”为重点,通过多元活动深化知粮爱粮意识 。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变化悄然发生:午餐时,剩饭剩菜的现象明显减少;散步时,孩子们会主动观察幼儿园种植区的蔬菜;课间聊天时,“珍惜粮食”成了热门话题。家长们也纷纷反馈,孩子回家后会主动要求“把饭吃完”,还会给家人讲“一粒米的故事” 。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互动乐趣中了解了世界粮食日,更将节约意识、劳动感恩与文化认同的种子,播撒进了幼小的心灵。未来,汤口中心幼儿园将继续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让“爱粮惜粮”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让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劳动精神的力量,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
撰稿人:凌雅 审核人: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