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5571/202502-00023 信息分类: 负责人解读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土资源、能源,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公民,其他,DOC,其他,其他 发文日期: 2025-02-26
发布机构: 黄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日期: 2025-02-2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党组成员张锡峰对《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解读

作者:黄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5-02-26 10:51 信息来源:黄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次数: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下面将从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出台背景与依据

(一)重要指示与会议精神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其系列重要指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赋予新使命。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统筹做好地灾防治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

(二)结合本地实际与过往经验

黄山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结合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应对2025年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制定本通知,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防灾格局

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和部门联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上下协同、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二)夯实防范基础

完成汛前调查、编制年度方案、发放“两卡”、更新标识标牌、完善预案方案等工作,加强基层防灾技术力量,严肃工作纪律,畅通信息渠道,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三)防范化解风险

健全地质灾害双控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推进防治项目实施,开展宣传演练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强化源头管控

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选址,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主要内容

(一)提高政治站位,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1. 强化责任意识: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开展“让党旗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飘扬”主题实践活动,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2. 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建立防治专项资金,将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落实重点联系、分片负责和驻村包点工作机制。自然资源、应急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协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二)积极部署应对,夯实防范工作基础

1. 开展汛前调查与方案编制:3月底前,组织多部门完成汛前调查,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并在省、市信息平台更新信息。4月底前,结合本地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气象趋势预测,编制并发布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2. 发放“两卡”与更新标识标牌:4月底前,对所有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控区填制“两卡”并发放到受威胁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制作和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网格警示牌以及重点、次重点风险防控区警示牌,并汇总上报相关情况 。

3. 完善预案与强化基层力量:各区县及时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镇编制群测群防工作方案,威胁30人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次重点风险防控区编制专项避险转移预案,各部门编制部门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安置场所建设,发挥专业队伍技术优势,强化基层防灾技术力量 。

4. 严肃工作纪律与畅通信息渠道:落实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巡查、速报、月报等制度,汛期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守,公布值班信息。压实地质灾害统计数据质量管控责任,强化信息报送,避免漏报、迟报和瞒报,对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

(三)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隐患风险

1. 健全双控管理体系: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强化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建立健全管控责任体系,探索隐患点和风险区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完善“五位一体”地质灾害防治网格体系,加强巡查、排查、核查和监测员管理培训 。

2.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实时定向预警阈值、预警模型研究,利用黄山市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推进“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做好普适型监测设备管理维护,利用多种媒体及时传递灾害预警信息 。

3. 推进防治项目实施:按照规划和任务目标,推进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主动谋划项目,按季度提交勘查设计方案,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按时开工、竣工和验收。做好项目实施期间安全生产管理和资金支付工作 。

4. 开展宣传演练工作:组织多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科学性和可行性,锻炼应急队伍能力。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讲科普、防地灾”主题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

(四)强化源头管控,避免人为引发地质灾害

1. 纳入规划与评估制度: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选址,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

2. 落实“三同时”制度与建房管理: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对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依法督促治理。按照规定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指导和监督管理,乡镇政府做好建设规划审查、用地审核等工作,查处违法建房行为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防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各类资金,确保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防治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地质灾害的识别、监测、预警和避险方法。

五、政策解读人和政策咨询电话

联系单位:黄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股

联 系 人:尹兴盛

办公电话:0559-853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