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市委、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区委“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实现更大作为”的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1—9月份全区农业总产值11.95亿元,同比增幅为3.5%,预计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2.15亿元。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5元、增7%。全年吸纳一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个、投资额达1.6亿元。黄山区荣获新中式茶饮发展先行区称号,区农业农村局获黄山市2023年度土壤普查工作先进集体、黄山市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优秀集体等。
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守牢粮油安全底线。全区粮食播种目标任务11.84万亩,其中大豆播种任务0.96万亩。全年完成粮食播种11.86万亩,其中完成再生稻0.7万亩、大豆播种0.9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09万吨,较上年5.03万吨增1.2%。2024年油菜收获面积2.46万亩、总产2589.36吨,同比分别增长16.8%和6.4%。预计2024—2025年度油菜种植2.46万亩。
(二)守牢防返贫底线。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今年以来,全区新识别监测对象32户90人,系统内累计有脱贫户2071户4969人、监测户166户418人,其中2024年风险消除32户87人。建立“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线并行的动态监测模式,目前已受理核实“一码申报”信息62条。落实《黄山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部门会商和信息推送制度》,每月定期开展数据共享与比对,累计向乡镇推送部门预警信息1420条。为2231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制定帮扶措施1.32万条,户均6条。
(三)强化农业技术支撑。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3个班150人,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10个班500人。持续推进乡村创客引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新认定81名黄山乡村创客,汪美玲荣获2024年黄山乡村创客之星,方超等38名新农人创业事迹入选刊登黄山日报“新农人 周一见”栏目,黄志伟获黄山市乡村“土专家”工作室认定。强化技术指导,共发布病虫情报4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6场次,培训农民1100余人次,指导农户1.3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3.2万余份。组织落实国家稻品种试验4组,省玉米品种3组、大豆品种1组和稻品种抗病性鉴定等统一试验任务。落实市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共征集展示品种19个(含CK),示范品种2个,面积超200亩。
(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金融帮扶,今年新增贷款253户、1247.8万元,贷款余额550户2688.7万元。持续加强稳岗就业和产业帮扶。今年以来,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103人,新认定40名市级乡村工匠、申报5名省级乡村工匠。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964户,发放到户补贴180万元。帮助脱贫户、监测户销售农副产品43.84万元。推进教育帮扶,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45人次36.75万元。强化光伏收益分配,目前累计收入125.84万元,收益分配占比59.06%。不断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全区有95家帮扶单位联系帮扶79个行政村,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188.82万元,帮助引进各类帮扶资金519万元。
(五)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加强蔬菜在田管理,积极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栽培模式,常态化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利用设施大棚提高复种指数,保障蔬菜产能,2024年新建食用菌基地80亩、高标准大棚30亩,预计全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3.8万吨,同比增加1.48%。指导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做好生产管理,深入贯彻春防、秋防相关工作要求,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年共监测家禽、家畜血清300份、双拭子240份、环境拭子300份、 病原学样品60份,H5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100%。预计全年生猪饲养量6.3万头,其中生猪存栏1.6万头,生猪出栏4.6万头,肉类总产量5900吨;家禽饲养量130万羽,蛋类总产量1600 吨。太平湖为国家级第十四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大水面增殖类),可养面积10.8万亩,截止11月底,产出有机鳙鱼1300吨。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870亩,山泉流水养鱼池4.7万平方米,全年繁育水花(鱼苗)2100万尾。实施鳜鱼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饲料养殖试验项目,建成饲料鳜鱼圈养桶20个新建鳜鱼驯化池10口,投放鱼苗6万尾。全区水产品加工(主要产品臭鳜鱼及鱼干)3100吨。
(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外引内培,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1-10月,新增签约项目9个,投资总额6.27亿元。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6.72亿元、同比减5.11%。持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区获评安徽省“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3个、产品品牌9个,太平猴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指数达765.03,名列全国名茶第三位、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位列第五位。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创建12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黄山市祥瑞种禽有限公司荣获评安徽省2024年数字农业牧场。不断加强农旅融合发展,1-10月,全区举办各类节庆活动28场次,乡村休闲旅游接待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57%,乡村休闲旅游业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11.04%。
(七)强化项目建设与管理。今年以来共安排衔接资金项目64个、6208万元,用于产业项目37个、3898.3万元,完成资金支出5334.86万元,支出进度85.94%。登记确权2023年衔接项目资产5901.46万元,更新完善区乡村三级扶贫(衔接)资产3.78亿元。加强移民直补人口动态管理,2024年全区共核定直补移民人口为3.63万人,直补资金发放2177.94万元。加大移民后扶项目产业扶持,共批复移民项目50个,总投资6309万元,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完工项目30个;已验收项目29个,拨付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392万元,资金完成率为22.06%。我区在2024年度全省水库移民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焦村镇汤家庄村美丽家园建设案例(《守一方绿土 绘如画移民村》)入选水利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典型案例选编》。完成0.8万亩2023年度高标农田项目,今年建设1万亩,总投资2750万元,其中增发国债资金220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八)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强力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两个年度7个精品示范村、134个项目、计划投资3.13亿元(建设周期2-3年),目前已实施项目67个,完成投资1.66亿元。2023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基本完成建设内容,共投入资金2000万元。2024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计划投入1110万元,建设进度到年底前超80%。实施2024年度农村人居环境“百千工程”自然村整治15个。计划改厕600口,目前已完成600口。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村内塘沟305口,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24吨,清理乱搭乱建93户,清理废旧广告牌136个,清理无功能建筑1120平方米。
(九)村集体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完成94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4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续抵押和2户撤押登记;全年新增土地流转2000亩,累计达8.49万亩。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成2023年度清产核资,79个村(居)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15.5亿元、集体土地209.83万亩、农用地198.52万亩。截至10月底,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43宗4485.31万元,全区13家乡镇振兴公司、98家村级强村公司实现营收2696.17万元。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今年以来新增农民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9个。拓展“三变”改革成果,79个村(居)承接“三变”改革主体151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181个,截至10月底,总入股收益达875.92万元,其中:集体收益433.36万元;农户收益442.56万元。
(十)切实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全面推行农产品智慧化监管,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检测及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生猪屠宰监管等,全区173家主体使用“农安康”,乡镇两级监管员巡检560余批次,开具合格证1700余份,开展定量抽检321批次,定性检测8700余批次,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6个,累计达68个。强化法治宣传、队伍建设、全面履行农业行政执法职责,举办通用法律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执法培训4次。扎实开展绿剑护粮安、农资打假、“渔政亮剑2024”系列等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立案289起(其中:简易程序257起)。
二、2025年度工作谋划
(一)抓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抓好农业生产指导,力争2025年一产总产值增幅在5%左右。落实粮食安全生产任务,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1.84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2.46万亩以上。稳定生猪生产,扩大牛羊养殖,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抓好返贫动态监测和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2025年度脱贫户、监测对象户均帮扶措施不少于6条。持续开展脱贫高龄独居老人关爱纾困工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在2904人以上。持续强化产业项目发展,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项目资产,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继续用好小额信贷和产业奖补政策,组织实施好到户类产业帮扶项目。立足茶叶、竹笋、香榧、鳜鱼等特色产业,在产业带核心乡镇布局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产业园。继续试点鳜鱼工厂化养殖。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规上企业产值增速下降较大的农业企业实行包保制,逐户摸清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积极解困纾难,加快扭转颓势。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对外宣传力度,组织企业参与各类涉农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宣传推广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梳理摸排年产值1000-2000万元,有一定基础、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入规培育库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
(四)强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7个精品示范村、6个中心村建设和15个自然村整治。力争申报3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6个省级中心村和15个农村人居环境“百千工程”自然村整治。计划改厕600口,同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耕地及园地流转面积2000亩。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扎实做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开展资产资源全面清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市、区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要求,推动乡镇、村振兴公司和强村公司规范运行。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增长,村民充分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强化主体培育,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作,2025年新发展各类家庭农场20个以上。
(六)抓好农业行业监管。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化监管,完成注册主体180家,开具合格证25万张以上。完成定量抽检280批次,定性检测15000批次。新增“三品一标”产品数2个。
(七)持续推进移民后扶工作。严格落实移民后扶人口核定的规定,及时兑现移民直补款;认真做好2024年第二批项目资金计划的批复工作,进一步加强移民后扶项目计划的编制、审核、上报及批准后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绩效考评工作。创新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大力开展移民就业技能培训,支持移民村大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盘活闲置资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鼓励移民村通过“农业+电商”等模式,带动移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增加移民收入。
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