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25第三期:夏秋季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我区夏秋季主要农作物病虫总体态势属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四(2)代稻飞虱、纹枯病偏轻发生、四(2)代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轻发生,一代二化螟中等发生,预计后期五(3)、六(4)代稻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五(3)代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瘟病偏轻发生,老病区感病品种可能偏重发生;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草地贪叶蛾偏轻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稻飞虱
(1)发生趋势:稻飞虱四(2)代偏轻发生,预计五(3)代中等发生,六(4)代褐飞虱偏重发生。
(2)预测依据:
①灯下虫量:截止7月20日,单灯诱虫总量为50头,全部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未查见。单灯累计白背飞虱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比近三年同期下降60%。灯下白背飞虱始见于6月10日,比去年提前25天,灯下未见明显虫峰。
②田间虫量:7月21日田间系统调查,稻飞虱虫量100头/百丛 ,比上年同期下降61.9%,比前三年均值下降62.4%。田间成虫占比22.5%,低龄幼虫占比30%;田间褐飞虱未见,卵未查见。
③气候及食料条件: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20日之前,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利于稻飞虱异地虫源的迁入,同时穗期田间郁蔽度高,极有利于田间稻飞虱的增殖和危害。
2、稻纵卷叶螟
(1)发生趋势:四(2)代轻发生,预计五(3)代偏轻发生。
(2)预测依据
①灯下虫量:稻纵卷叶螟6月10日始见,比去年同期提前18天,截止到7月20日单灯共诱11头,比去年同期下降71%,比近三年同期下降68.6%。灯下无明显蛾峰。智能虫情测报灯截止7月20日,灯下共诱稻纵卷叶螟2头。6月5日始见,灯下未出现虫峰。
②大田赶蛾:焦村测报点7月8日始见,比去年推迟10天,最高亩蛾量10头,没有明显蛾峰。乌石测报点6月16日始见,最高亩蛾量30头,没有明显蛾峰。
③田间蛾量:7月21日田间调查,系统田未查见稻纵卷叶螟。大田普查虫量2头/百丛,卷叶率0.18%,卵10粒/百丛。虫口发生量较去年及近三年低。
气候及食料条件:目前我区单季稻处拔节孕穗期,温度较高,食料及气候条件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及幼虫取食危害。
3、二化螟
(1)发生程度:一代二化螟中等发生,预计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2)预测依据:
①灯下虫量:截止7月20日,灯下共诱一代二化螟23头,比去年同期下降57.1%,比近三年均值下降30.7%,灯下无明显虫峰。
②田间发生情况:7月21日系统调查,枯鞘丛率1.5%,枯鞘株率0.4%,亩残虫量675头,残虫量比去年下降25%,比近三年均值上升39.02%。
③食料条件:目前我区水稻已拔节孕穗期,寄主条件有利于二化螟取食危害。
4、穗颈瘟
(1)发生程度:偏轻发生,但在老病区易感品种上存在一定流行风险。
(2)预测依据:
①田间普查。截至目前,系统调查、田间普查未发现病叶。
②感病品种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深两优5814、皖稻147、宁香粳9号、华两优918等易感品种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③气候条件。山区多雾、露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5、纹枯病
(1)发生程度:预计中等至偏重发生
(2)预测依据:
①纹枯病属于常发性病害。
②田间调查:7月21日,系统调查发病丛率3%,发病株率1.29%,病指0.66。大田普查发病丛率2%,发病株率0.89%,病指0.27。
③气候条件:随着后期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及水稻的生长,田间郁蔽度加大,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
6、稻曲病
感病品种及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必须做好穗期的预防工作。
7、细菌性病害
当前我区单季稻已进入拔节孕穗期,受前期梅雨季节强降雨影响,部分稻田不同程度受涝,为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8、草地贪叶蛾:
目前我区夏玉米上属轻发生,但秋玉米上有可能存在集中危害风险。
三、防治标准:
加强田间调查,坚持达标用药,稻飞虱孕穗期百丛虫量 1000 头、穗期百丛虫量 1500 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 150 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 60 个;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 8-10%或枯鞘株率 3%。
四、防治措施:
(一)防治重点:
水稻:(1)、7月底至8月上旬在水稻破口之前做好稻曲病、穗颈瘟、纹枯病的预防,稻曲病于水稻破口前 7-10 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穗颈瘟于破口前 3-5 天喷药预防,同时做好五(3)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2)、8月中下旬视虫情动态,做好后期褐飞虱的防治工作。
玉米:治早、治小,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
(二)推广绿色防控
水稻:科学管理肥水,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灌溉,适时适度烤田等技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积极推广理化诱杀、生物控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稻田养鸭(鹅)、稻 “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玉米:充分利用灯诱、食诱、性诱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降低虫源基数,减少防治幼虫用药;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使用生物药剂防治幼虫,发挥自然控害作用。
五、防治药剂
(1)水稻病虫。防治稻飞虱,生物农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化学农药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阿维·三氟苯、溴酰·三氟苯、呋虫胺、阿维·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等品种(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化学农药可选用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阿维·三氟苯、阿维·噻虫嗪等。防治二化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重发区域7-10天补治一次;三代重点防治再生稻后茬、迟熟单季稻。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印楝素等,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穗期病害,生物药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等,化学药剂可选用氟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
(2)草地贪夜蛾: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搭配助剂提高防控效果。
六、注意事项 :
(1)注意农药品种交替轮换使用和科学安全用药,确保安全防治,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务必做好高温季节农药安全施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