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业农村局关于2025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第二季度落实情况
序号 |
主要目标任务 |
二季度序时目标 |
二季度落实情况 |
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
|
15285元、增7.2% |
二季度预计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285元,同比增7.2% |
30 |
坚持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思路,争取乡村振兴产业资金 1.6亿元,实施水工茶业扩容增产提质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30个、总投资 18亿元。 |
争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衔接资金3500万元,实施2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 |
坚持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思路,争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衔接资金2863 万元,实施16个农业产业化项目。 |
33 |
做大做强“鱼”“肉”“笋”农特食品产业,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3个,壮大徽州预制菜产业集群,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23.5亿元。 |
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14.5亿元。 |
已将黄山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纳入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系统,按要求完成二季度数据填报;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12.5亿元,其中规上产值增速104%。 |
35 |
加快发展香榧、油茶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和林药、林果等林下经济,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 2个、“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个,评选十大“太平农特伴手礼”。 |
组织太平竹笋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申报“皖美农品”区域品牌,组织 2-3家农业企业申报“皖美农品”产品品牌;开展“太平农特伴手礼”评选认定工作 |
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2025年绿色食品新认证引导工作,截至目前,新认证绿色食品5个。完成“太平农特伴手礼”评选认定文件初稿;推荐“黄山竹笋”申报“皖美农品”区域品牌,推荐金本草等4家企业申报“皖美农品”产品品牌,目前正在认定中。 |
36 |
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1.84万亩、1.01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5%。 |
完成水稻种植面积 7.66万亩、大豆面积 0.96万亩;完成高标农田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和招标工作;农牧渔产值 3.68亿元,同比增幅 2.5%左右。 |
目前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87万亩,其中水稻7.89万亩,大豆0.98万亩。确定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乡镇,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预计上半年我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约8.45亿元(可比价),增幅4.9%左右。 |
43 |
开展“百企领航”计划,评选挂牌新锐民宿、非遗工坊、特产旗舰店、美食体验点等领域“十佳”示范点。加快建设黄山影视产业园,加力培育影视文化创客中心。 |
做好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验收准备工作,完成部分村通过省级验收,配合指导轮渡村等参与加快建设黄山影视产业园,加力培育影视文化创客中心工作。 |
完成了龙门乡轮渡村的区级自验和市级复验,等待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有关单位开展核验认定工作。争取市电视台的十集微短剧《“乡”遇在徽州》,在轮渡村拍摄取景。
|
50 |
结合茶园、桑葚等农事体验提升农林旅游点位 5处,加快建设农夫山泉等工业旅游基地 3处,着力打造低空旅游、户外徒步、生态研学等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 |
引导企业开发新式茶饮料(品)、茶衍生品、药食同源类新产品、畜禽产品、蜂产品、徽菜预制菜等新产品。 |
组织巧明贡榧、益生康生物科技、湖畔笋业等农业企业开发小包装伴手礼产品参加“大美安徽·看黄山”新闻发布会“C 位伴手礼”及区内各项农产品市集。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在合肥打造了“猴坑茶空间”,开发“方小魁”新中式茶饮。 |
56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景镇村一体化发展,制定乡村建设负面清单,精心推进和美乡村 6个省级中心村、7个精品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整治重点自然村 15个,系统提升乡村风貌景观设计美感。 |
1.2023年度4个精品示范村建设进度100%,完成上半年2个村省级验收目标; 2.2024年度3个精品示范村加快省级一般债资金项目建设,建设进度超30%; 3.2024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超70%; 4.15个重点自然村进度 100%; 5.6月底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竣工验收、整体工程工程进度达100%。 |
1.2023年度4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轮渡村已完成了区级自验和市级复验,等待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有关单位开展核验认定工作; 2.2024年度3个精品示范村加快省级一般债资金项目建设进度达35%; 3.2024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达80%; 4.15个重点自然村进度整治已完成; 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度达100%,已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
57 |
支持“凤凰栖栖里”、河傍“上升壹米”等有发展潜力的乡村运营品牌快速成长。 |
启动河傍青年创业共享社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
新丰村已成功申报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安排省级一般债建设资金1000万元,其中河磅自然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丰村河道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村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村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及一老一小幸福空间项目;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新丰村通村、组道路提升项目等6个项目,涉及河傍“上升壹米”青年创业共享社区建设。 |
58 |
持续提升黄山风景区山下整体风貌,组织开展“黄山脚下最美村落”互比互学 交流活动。 |
启动互比互学交流活动,开展一次以黄山区各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为主的“互学互鉴互促”活动。 |
5月20日,结合黄山区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区级自验,在轮渡村开展了一次“黄山脚下最美村落”互比互学交流活动。 |
61 |
支持新丰乡、新明乡推进乡村旅居试点和对外推介运营。 |
加快新明乡猴坑、新丰乡盛洪两个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乡村旅居基础设施建设。 |
新明乡猴坑、新丰乡盛洪两个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正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有序推进,乡村旅居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
65 |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村落污水运维监管,加强排污口溯源与监测,系统推进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
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整体工程进度达100%,并完成竣工验收。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我局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至29日分别对项目的7502米、366段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检测与评估、20处污水处理末端的水质进行了采集检测。2025年6月30日组织五大主体单位并邀请区环保分局专家等,对项目主体建设工程进行了联合验收。通过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区内脏乱差的环境现状得到初步改善,受益村庄居民的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
73 |
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 |
制定 2025年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
制定了黄山区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工作方案。已开展化肥利用率试验2个。持续推进养殖专业户粪污治理,积极争取新保项目资金,推动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对全区61家已实施过整县推进的项目场设施装备配套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大力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实现沿河环湖流域种养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推广生物垫料发酵模式,做到零排放。 |
77 |
加快抢占“以竹代塑”赛道,筹建竹产业园。 |
协助配合林业局完成竹产业园及循环产业园年度建设工作。 |
协助配合林业局完成竹产业园及循环产业园年度建设工作。 |
82 |
加强振兴公司、强村公司规范管理,试点开展乡村建设运营新模式,复制推广汤家庄村、新丰村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做法,支持社会资本将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乡村。 |
选定轮渡村、猴坑村等,支持其开展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或乡村运营新模式。 |
指导轮渡村通过对外招引,目前正与合肥畔月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合作,计划引入餐厅、旅拍、新中式茶饮等业态,采取“基础租金+业务提成”模式盘活闲置房屋。猴坑村拟将闲置的猴坑村小学,改扩建猴坑村非遗技艺传习馆项目正在招标前准备事宜,截至目前已完成供地手续,正在办理房屋鉴定事宜。 |
83 |
高质量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年试点。 |
完成合同网签。更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完成登记簿、证书和数据库变更工作。 |
二季度更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完成登记簿、证书和数据库变更工作。6月30日签订合同23586户,其中:网签合同23474户,线下合同112户,完成率达90.8%。 |
87 |
进一步完善我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以上海黄山茶林场为基础,围绕项目招引、文化旅游、农产品供应等领域加强以点带面合作,助推一体化向深层次迈进。 |
推进区内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长三角优质农企合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孵化区建设,持续实施“万亩亿元”农业发展工程,提质发展“五个一”特色农业产业,新增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徽菜产业产值达4亿元。 |
已将黄山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纳入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系统,按要求完成二季度数据填报,预计下季度完成创建;二季度,绿色食品产业签约项目3个 ,投资总额3.56亿元。徽菜产业产值达3.27亿元。 |
92 |
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优化联农带农机制,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用好小额信贷和产业奖补政策,实施精准到户产业帮扶项目 900个以上。 |
1.常态化开展监测对象识别,识别后10日内制定帮扶措施; 2.优化网格化管理,及时调整65周岁以上网格员; 3.优化调整脱贫户、监测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4.力争二季度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贷款620万元以上; 5.组织开展项目户的摸排、申报、验收等工作。 |
1.4-6月,新识别监测对象3户5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12户36人; 2.完成新识别监测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制定,并优化调整脱贫户、监测户2025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3.二季度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贷款131户655.6万元。 4.2025年实施特色产业精准到户产业项目922个、177.1191万元。
|
95 |
持续擦亮“职引未来 就在太平”招聘品牌,推广以工代赈借鉴模式项目 50个以上、新增共富工坊 3处,组织系列招聘活动 90场次,加强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人口 1150人以上。 |
定期对全区共富工坊运行情况进行指导调度。累计推广以工代赈借鉴模式项目 30个以上,季度统计调度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
上半年,区直涉农部门共批复下达以工代赈借鉴模式项目两批次、53个、1841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共带动449名农民增收142.21万元、人均增收3167元。从带动农村弱势群众家庭看,共带动防返贫监测户、农村低保户、一般脱贫户家庭中的63名适宜劳动力增收14.19万元、人均增收2252元。 二季度新增共富工坊 3处,全区11个共富工坊点累计带动363名农民(绝大多数为留守妇女、老年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97.6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约9.765万元。从带动农村弱势群众家庭看,共带动防返贫监测对象、农村低保户、一般脱贫户就业19人增收4.77万元,人均增收2510元;带动残疾人就业11人增收1.36万元,人均增收123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