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简介
一、仙源镇简介:
仙源镇地处黄山北麓,距离城区6公里,为太平县治所在地,自公元745年(唐天宝四年)至今已有1270多年历史,镇域面积44平方公里。全镇共辖4个行政村和1个城市社区,65个村(居)民组,总人口10364人。据太平旧县志上记载,以其流经县城的麻川河源自黄山,古称“仙源水”,以河名城,谓之“仙源”。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小城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历史和传统以及独特的城市建筑和布局特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皖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仙源古城山明水秀、天资妖娆,北依碧云山,有双髻之秀;东亘挂榜山,为金榜常开之意;西峙金鸡山,寓凤凰来朝之说;南横天马、庆云诸山,势若飞腾,气象万千。玉带般的麻川河、富溪河依城而流,两岸农畈土沃水丰,村庄鳞次栉比。境内文物古迹颇多,遗址有宋代的太平古城,有元代的县署、文庙、重兴寺,有明代的城墙及察院、书院、城隍庙、周公祠,有各类牌坊、街巷、楼亭、大小寺庙、古墓葬、揽胜景点及众多的石板古道。现保存完好的有清代建筑省保单位麟凤桥、明代建筑南门桥及古街、古巷、古井、古建筑等。为纪念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大型民俗活动“轩辕车会”2006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全区率先建成水东村史馆、越山村史馆。做好古民居保护,对两处古民居五号、六号公房进行维修,并对五号公房进行布置,建设成集党员活动、三会一课、群众文化、议事协商为一体的初心学堂,接待活动500人次,广受群众欢迎。荣获了“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另红色革命纪念地新四军麻村兵站亦创建于此,周恩来、叶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辗转到仙源,指导皖南革命解放战争。
仙源镇是城郊型农业大镇,为黄山区瓜蔬主要产地,发展了大棚蔬菜基地1100亩,露地蔬菜基地600亩,年蔬菜播种面积达4400余亩,蔬菜专业大户近100户,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倾力打造了龙山村农业观光园、越山村瓜蔬认种认领基地等,自2017年起连续8年举办瓜蔬采摘旅游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探索绿色仙源发展之路。扶持壮大了金球耐磨、美太电子、高创磁业等5家规上企业,飞杰新材料、源磁新材料、星晟电子等一批工业企业入驻经开区,工业税收贡献达1700万元以上。
近年来,仙源镇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工业强镇、文化名镇、农业稳镇、生态立镇”的发展战略,以打造“千年古城·美丽仙源”为目标,以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繁荣文化为重点,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22年实现财政收入4400万元,2023实现财税收入3747.92万元。下一步,仙源镇将紧紧围绕“十四五”确立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农旅发展和文旅发展为突破点,以全域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改善民生和优化发展环境为落脚点,推动古城仙源焕发新生机。
二、机构职能
(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产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镇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3)负责本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完成国家财政计划,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机构设置
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仙源镇综合治理中心、仙源镇为民服务中心。
四、办公地址
黄山区仙源镇103省道
五、办公时间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六、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559—8501123 传真电话:0559—8501123
单位负责人:仙源镇党委书记 孟风华
七、网站地址
http://www.hsq.gov.cn/zwgk/public/column/6616173?type=4&action=list
八、邮政编码
2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