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新华乡2024年大黄山建设方案政策解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新华乡对社会各界人士及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新华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新华乡2024年大黄山建设方案进行政策解读。
一、方案的总体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黄山建设实施方案“1+7+N”总体布局,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大黄山建设“1366”发展思路。立足新华乡笋竹特色产业基础,综合考虑乡域现状、空间布局、业态发展等因素,依托“一杆竹、一尾鱼、一湖水”三大特色资源,全力打造太平湖北岸旅游接待服务基地、长三角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皖南竹文化特色小镇,打响“湖光山色 竹富新华”区域品牌。努力实现全乡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到2033年,全乡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
二、方案的发展布局
新华乡大黄山建设的总体布局简要概括为1236,即瞄准一个目标(以皖南竹文化特色小镇),打造两大基地(太平湖北岸旅游接待服务基地、长三角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三大片区(环湖水上运动休闲区、现代精致农业示范区、山林野外运动拓展区);培育六大产业(休闲度假、体育赛事、医疗康养、文化研学、乡村创意、农业观光)。
三、方案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项目支撑。建立大黄山重点项目库,新谋划储备项目36个,总投资29.07亿元,其中文旅项目21个、产业发展类项目8个、环境保护类项目7个。目前全乡在建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达8170万元,主要有“玉见沧溪”文化基地、竹界会客厅研学中心、黄山区移民文化馆、游山挂壁越野赛道公路、三丰片乡村振兴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笋竹绿色产业发展、环太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
(二)强化招大引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牢固树立“大抓招商、招大客商”的工作导向,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重点聚焦森林拓展、水上娱乐、医疗康养等产业方向开展精准招商。用新华汇、心连新、黄山论竹等交流平台,推动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乡招商,同时,“钉钉子”一样钉住在谈项目,“保姆式”做好项目服务,力争5个在谈招商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三)强化主体培育。做强一批农业主体,发挥市级龙头企业三兄弟笋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支持阁外鲜食品创新笋产品研发,利用3年时间打造笋竹规上企业3家;培育一批文旅主体,支持观光渔场景点和汇水湾休闲山庄等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利用米冲、绍冲太平湖北岸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建成以“梦里湖畔”“竹坞隐山居”为代表的精品民宿30家,打造太平湖北岸精品民宿集群;引进一批乡村运营主体,深化与上海堃行(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和“陆氏针灸”品牌的合作,对已建成的店街、绍冲和美乡村进行整体化运营。
(四)强化人才带动。用好产业带头人、新农人等现有人才资源,加大本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优化乡域各项配套设施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乡村主理人、乡村创客来新华投资创业;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用好浙江农林大学博士工作站、国际竹藤中心科研基地,发挥智力支持作用,在文旅融合、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上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五)强化文化赋能。做好场景搭建,将竹文化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符号,将竹建筑、竹工艺、竹博览、竹民宿、竹餐饮等竹元素具体化、场景化融入乡村肌理中;扶持本土竹文化、渔文化传承人,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效益的竹文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以竹代塑高端加工企业,创新开发具有新华特色的竹文创工艺品、纪念品;支持竹文化餐饮、民宿等市场发展,培育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高端民宿。
(六)强化品牌营销。结合新华乡在大黄山建设中的定位,主动融入大黄山建设环太平湖片区宣传矩阵。通过宣传有效连接各类资源,持续办好黄山竹笋节,扩大“新华全笋宴”特色招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通过特色节庆、美食了解到新华。邀请垂钓圈、户外圈、美食圈等领域头部网红参与新华举办的赛事、文旅、研学活动,通过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打响“湖光山色 竹富新华”区域品牌。
下一步,新华乡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大黄山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全力打造皖南竹文化特色小镇。